教师的职责不是讲知识,而是提问
发布日期:2015-07-20浏览:1993
大概几周前,学校组织南北校区教师开会,主题有三:一是教学观摩,二是德国分享,三是领导指示。开这种会大多需要连唬带吓,不然出席人数恐难保证,到时冷场自然难堪。究其个中原因,此果并非参会者无组织无纪律,而实在是对会议成效预期过低。
我有幸听了个头,摸到了腿,但没有坚持到尾。因为会议没有交流提问环节,仅仅成了单向的信息传递,故兴趣荡然无存,溜之。
一头一腿,听了两嘴,曰观摩,曰德学。引发俺诸多思考,摘两点晒晒。
一是“提问的价值”。
怎么会想到这个话题呢?因为会议的教学观摩环节首先听了南校区一老师的演示教学,现场有学生,课程是关于什么珠宝之类。观摩教学课程一开始,老师便向学生提问,这一提问便引出诸多问题。
课程一开始,老师简单回顾了上一次课所讲的内容。然后就通过专门设计的“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承上启下的“提问”设计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出在“问题”的本身。
听一听老师都问了什么,再听一听学生是如何回答的就明白了。
老师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蓝宝石、红宝石的密度、折光率是多少?回答正确有奖。
从上述提问可知,上一节大概是讲了这些知识点。
有学生答:蓝宝石的密度是几点几几,折光率是几点几几;红宝石的密度是几点几几,折光率是几点几几,等等。
老师大概又与学生交流了几句,大概是希望认真复习之类的,这个提问环节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认真想一想,课程中为什么需要提问?提问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
提问是为了引发思考,是为了深化思考力!提问决不是为了考核成绩,不是为了评估记忆力!尤其当问题的内容是针对“知识性”的,更不能直接问知识的记忆。
以上述观摩课程的提问为例。当时我特别想打断教学,与老师交流一下。我想问老师和学生几个问题: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折光率,它们对宝石的意义是什么,密度与硬度又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最终从宝石的这两个物理特性去进一步了解宝石的。
你应该明白,这才是学生的重点。尤其是面对高职学生,既然是职业教育,你就没必要拿出现一堆知识来填学生的脑袋。上述的关于什么什么的密度、折光率之类的问题,上网百度一下,结果一目了然。这种非常然后找到的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目的,相反,学习的目标应该是从应用或职业角度出发,先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人们对宝石的认知与评价,进而影响宝石的价值、加工、产品,等等。如果你这些思考都无法引发出来,只是让学生记住些无聊得再无聊的什么数字,结果只能有一个:屁用不顶!
关于提问的探讨并没有结束,其实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这个技巧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并非一两句可描述清楚,也决非会提出个问题就以为掌握了的。教练技术、行动学习中的催化导师的重要技能之一便是正确的提出问题,并且根据情景将问题引向深入,不断触发学生的思考。这是一种功力,带有一种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深刻理解的功力,是一种需要不断自我反思与锻炼提高的过程。一名成熟的市场化的培训讲师通常掌握这门技巧,但高校的教师知之者甚少,更别说掌握。
其实,许多知识点恰恰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提出来的。
还是以上述观摩为例。什么密度呀、折光率呀,不需要老师讲,而是通过不断地提出正确的问题,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引发思考,我们关注宝石的什么品质,从外观颜色到加工收藏,慢慢由学生自然而然地追踪到一个问题,即是哪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着宝石的品质,进而提出密度与折光率的概念,再让学生主动去找出那些数据。老师的作用除了提问与引发思考外,就是简单地对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总结。
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教学过程。你不需要告诉什么,你只需要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其它的仅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再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某老师去德国交流学习的分享,仍是以信息、知识为主进行的介绍,价值不大。真正的分享应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老师们关心的几个核心教学问题,从交流学习的体会中,慢慢进行解答,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交流互动。
当时也有一种冲动,想提出几个问题。注意了,你会觉得我为什么愿意提问题,因为,教师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提出问题。
我想问的问题是:人家德国学校有没有规定学生几次不来听课就不让考试,不给成绩?人家德国学校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会给什么处分?人家德国学校怎么评估教学效果,是不是也搞什么督导之类的进教学听课?一学期听几次课?人家德国学校对教师调课有什么要求?人家德国学校对教学大纲有怎么要求?等等。
只要你想答,问题永远不会停止。
不多言了,就到这儿了。总结一句: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提出问题。
我有幸听了个头,摸到了腿,但没有坚持到尾。因为会议没有交流提问环节,仅仅成了单向的信息传递,故兴趣荡然无存,溜之。
一头一腿,听了两嘴,曰观摩,曰德学。引发俺诸多思考,摘两点晒晒。
一是“提问的价值”。
怎么会想到这个话题呢?因为会议的教学观摩环节首先听了南校区一老师的演示教学,现场有学生,课程是关于什么珠宝之类。观摩教学课程一开始,老师便向学生提问,这一提问便引出诸多问题。
课程一开始,老师简单回顾了上一次课所讲的内容。然后就通过专门设计的“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承上启下的“提问”设计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出在“问题”的本身。
听一听老师都问了什么,再听一听学生是如何回答的就明白了。
老师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蓝宝石、红宝石的密度、折光率是多少?回答正确有奖。
从上述提问可知,上一节大概是讲了这些知识点。
有学生答:蓝宝石的密度是几点几几,折光率是几点几几;红宝石的密度是几点几几,折光率是几点几几,等等。
老师大概又与学生交流了几句,大概是希望认真复习之类的,这个提问环节算是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认真想一想,课程中为什么需要提问?提问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
提问是为了引发思考,是为了深化思考力!提问决不是为了考核成绩,不是为了评估记忆力!尤其当问题的内容是针对“知识性”的,更不能直接问知识的记忆。
以上述观摩课程的提问为例。当时我特别想打断教学,与老师交流一下。我想问老师和学生几个问题: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折光率,它们对宝石的意义是什么,密度与硬度又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最终从宝石的这两个物理特性去进一步了解宝石的。
你应该明白,这才是学生的重点。尤其是面对高职学生,既然是职业教育,你就没必要拿出现一堆知识来填学生的脑袋。上述的关于什么什么的密度、折光率之类的问题,上网百度一下,结果一目了然。这种非常然后找到的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目的,相反,学习的目标应该是从应用或职业角度出发,先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人们对宝石的认知与评价,进而影响宝石的价值、加工、产品,等等。如果你这些思考都无法引发出来,只是让学生记住些无聊得再无聊的什么数字,结果只能有一个:屁用不顶!
关于提问的探讨并没有结束,其实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这个技巧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并非一两句可描述清楚,也决非会提出个问题就以为掌握了的。教练技术、行动学习中的催化导师的重要技能之一便是正确的提出问题,并且根据情景将问题引向深入,不断触发学生的思考。这是一种功力,带有一种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深刻理解的功力,是一种需要不断自我反思与锻炼提高的过程。一名成熟的市场化的培训讲师通常掌握这门技巧,但高校的教师知之者甚少,更别说掌握。
其实,许多知识点恰恰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提出来的。
还是以上述观摩为例。什么密度呀、折光率呀,不需要老师讲,而是通过不断地提出正确的问题,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引发思考,我们关注宝石的什么品质,从外观颜色到加工收藏,慢慢由学生自然而然地追踪到一个问题,即是哪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着宝石的品质,进而提出密度与折光率的概念,再让学生主动去找出那些数据。老师的作用除了提问与引发思考外,就是简单地对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总结。
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教学过程。你不需要告诉什么,你只需要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其它的仅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再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某老师去德国交流学习的分享,仍是以信息、知识为主进行的介绍,价值不大。真正的分享应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老师们关心的几个核心教学问题,从交流学习的体会中,慢慢进行解答,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交流互动。
当时也有一种冲动,想提出几个问题。注意了,你会觉得我为什么愿意提问题,因为,教师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提出问题。
我想问的问题是:人家德国学校有没有规定学生几次不来听课就不让考试,不给成绩?人家德国学校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会给什么处分?人家德国学校怎么评估教学效果,是不是也搞什么督导之类的进教学听课?一学期听几次课?人家德国学校对教师调课有什么要求?人家德国学校对教学大纲有怎么要求?等等。
只要你想答,问题永远不会停止。
不多言了,就到这儿了。总结一句: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提出问题。